“更多推薦”應該出現在購物前還是購物後?(2)

個人認為”更多推薦”應是要在購物前出現。更多推薦這類的功能,目標是在於提高客單價,希望顧客能在原定的消費外,再額外多買一些產品,因此該項出現在購物前才能達到目的,如顧客都完成結帳再出現更多推薦,除非對顧客有極大的吸引力,不然要讓顧客再次掏錢並不容易。

而觀看目前國內主要電商後(YAHOO購物、PC HOME、蝦皮、MOMO購物、博客來),可以得知更多推薦這類的功能,他們多數放在商品頁與購物車頁。

1.商品頁
幾乎所有的電商都會在商品頁提供更多推薦的項目,主要出現的東西會是與該頁面商品相同、相關或周邊商品。這對筆者來說,是一方便的功能,不僅能達到比較,也不用自行搜尋相關的物品,在評估購買時是滿有助益的,且一個連著一個,無形中就讓人逛了起來,就有機會刺激購買。

YAHOO購物中心
博客來
MOMO購物網

2.購物車
有些電商在購物車時也會出現更多推薦的功能,但在這裡出現的更多推薦個人並不認同,主要的因素是在於轉換率。購物流程基本來說通常是商品頁->購物車->選擇付款方式->選擇收件地址->確認結帳,從這最簡單的流程看來,使用者在完成結帳前,就必須經過四個步驟,而我們也了解每多一步轉換,就會流失掉一些使用者,因此如在結帳流程中加上了更多推薦這選項,只會造成轉換率的降低,如只為了提高客單價,但卻失去了原本的訂單,是得不償失的。

左:蝦皮購物車,右:雅虎購物車

除了上述的位置外,也有在首頁與個人帳戶頁出現的,另外也發現在追蹤清單這類頁面,在上述的電商中並沒有在此頁出現更多推薦,當然追蹤清單是放顧客想要購買的產品,不出現更多推薦或許是為了避免干擾,不過筆者認為是可嘗試在此類頁面出現更多推薦。以筆者的購物習慣來說,追蹤清單是我三不五時會進去看的頁面,除了在想到底要不要買之外,另外也會看看是否有折扣之類的,不過到底是不是適合出現在此,最終還是要用數據來決定的。

最後,雖然筆者是認為更多推薦是應出現在購買前,但也是有例外的,例如玩運彩的購買後推薦專區,它是在使用者購買某位殺手後才會出現,目的是為了能解決使用者不知如何選擇殺手的困擾,進而滿足使用者購買預測的需求。當然購買預測的消費模式與一般的網路購物是不同的,也因此更多推薦是要出現在購買前還是購買後,最終是跟網站的消費模式息息相關,理想的作法就是去了解你的使用者並透過數據來驗證,進而得到最適合的作法。

玩運彩購買後推薦專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