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絲團圖文

玩運彩辦公室,是我們團隊經營的 FB 粉絲專頁,持續紀錄著辦公室趣事,有專注敲打鍵盤的工作熱誠,還有瘋狂創新的玩樂時光,工作概況通通都在這裡,想窺探我們的職場生活,歡迎來粉絲團逛逛~

先前,動態貼文多數為照片類型,由每個團員輪流執筆,為增加其豐富性,加入圖文漫畫呈現,本篇將分享圖文的產出過程,與如何參考其他粉絲團、FB 數據,並由小組決議來發佈內容,實驗數月以來的成果,之後也會考慮使用影片來詮釋我們辦公室文化。

【 其他粉絲團】

以下是開始製作圖文前,參考現有的貼文類型與分析(皆為網路知名粉絲團),因粉絲團屬性與走向不同,貼文實際效果可能有所差異。

粉絲團觀察紀錄,發佈類型、時間、特色
  • 馬克:彩色漫畫風格,主要描述社會、職場常態,與我們設定的方向類似,貼文呈現方式有圖文漫畫、宣傳照片與影片,首圖主題明顯,於動態牆出現時,容易拉住瀏覽者第一眼印象。
  • A RAY:圖文內容以藍色分鏡漫畫為主,搭配時事、宣傳活動以幽默方式呈現,有大量社會、政治比喻、帶點情趣內容,往往在圖片中可以發現意想不到的小驚喜。
  • Duncan:精緻的黑白漫畫,帶點醒目的紅色強調個人風格,圖文簡而有力隱喻主題重點,有時會有抽象的表現手法,生活類型的內容易有共鳴,留下疑問,使讀者自行補腦想像。

觀察“追蹤人數”十萬至百萬不等的粉絲團,貼文發佈時間多為晚上 18:00 後,可見為瀏覽高峰時段。

  • 圖文漫畫類型每週發佈 2~5 篇,有各自走向與風格,固定篇幅與發佈時間,或許能有效培養長期觀眾。
  • 486先生則偏向產品使用/分析類型,貼文多數為影片,發佈時間較不固定,依照篇幅與影片精緻度估算,應該有小組分工合作;也有定期發佈的類型,如專欄、菜鳥日記,再加上業配等多元經營。

【 規劃/數據】

FB 粉絲團後台提供洞察報告,可讓經營者參考作為依據,2019/11月至今,貼文加入圖文漫畫類型約 9 個月,雖平台演算法可能隨時會更新,但實驗結果顯示,貼文被 “分享” 可大幅提升觸及數,其次為 “留言” 、 “點讚”,當然還也包含其他互動判定,不過整體與以上幾個主流的觀察標的一致。

2019年觸及最多粉絲的貼文

起初,追朔過去兩年內的貼文數據,並觀察貼文互動情況,包含觸及數、點擊次數,其中最被關注的主題,是員工福利/活動,與求職者問題。接著,規劃圖文內容就朝以上兩大重點前進,透過小組來篩選提案,主題採用幾個模式如下:

  • 同類型圖文系列性,故事內容可連貫前後篇幅,須注意只看單篇也能暸解含義。
  • 一日工作內容、員工生態,可強調團員特殊專長。
  • 搭配時事、運動聯盟內容。
  • 創作角色,讓讀者有記憶點,事件發生環繞著角色而行。

還需思考貼文內容,避開有爭論的灰色地帶,主要傳達辦公室事件,而使用簡易的精緻線稿呈現,粉絲團定位適合求職者觀看,融合工作趣事、福利、時事等,大部分都是真實現況,再把爆點給強調出來。

觸及數的成長最為重要,可帶來其他層面的影響,與互動、分享環環相扣,因無使用付費功能(買廣告 or 宣傳),打算嘗試現有可行方案,盡可能的提高觸及。

被“分享”的貼文觸及成長較多

貼文發佈後,定時紀錄每個時間點的觸及率成長,這裡拆分三個時間點,分別是發佈後 1 小時、24小時與 1 週,可見觸及數主要成長落於 24 小時內,1 週後的成長則幾乎不到 10%,因 FB 動態牆迭代快速,主要觀察是哪一篇貼文比較受觀眾青睞。(FB未提供此部分數據,固自行紀錄)

洞察報告內,可匯出更詳細的數據

觀察 FB 數據報告時,需要清楚知道每一項數據的來源,方便設定觀察指標,例如 “觸及率” 依目前 FB 演算法規則,只要貼文於裝置畫面內顯示過,即判斷為觸及;也可使用其他帳號測試,留言互動與讚數增加的即時性,來驗證時間點內紀錄的數據是否偏誤不大。

每月成長重點概述

加入圖文漫畫類型至今的成效,數據表現並未特別顯著,但平均觸及數有微幅成長,關於玩運彩的辦公室話題也會持續發佈。

【 圖文繪製】

草圖

笑點其實是整個過程的核心元素,讓人覺得幽默、會心一笑,認同故事內容而產生共鳴。平時就可以把事件紀錄起來,哪怕是一句簡單失誤的用語,或許能為日後繪製的圖文所用。

不得不說,辦公室內有不少溫馨的故事。

草圖

繪製精稿前用於小組討論,把想法提案透過草稿表現,可以從草圖開始規劃用圖數量、分鏡動作、文字內容;若臨時有想法,也能直接口述,討論內容是否堪用。

多人意見來評估內容非常重要,作為辦公室粉絲團,想表達輕鬆愉悅的氛圍,畢竟不偏向敏感話題,可以調整內容失誤,是加快定案的方法。

繪製

以辦公室事件內容為主,風格偏向傳統漫畫,採單一色調表現,偶有強調色突顯重點。

強調紅包顏色,響應主題“老兵紅包

上圖左側草圖,原先排隊的人分為兩張圖片,想呈現正在排隊中 > 前面還很長,兩張圖片闡述的意思相同,不如合併為單張,使用整個寬圖面來表示大排長龍,延伸性也較好。

會以草稿內容直接繪製精稿,再微調局部,若分鏡角度有更好的替代方案,可能大改原圖,才有較佳的視覺張力表現。適時加入場景,可以讓觀眾了解角色所在處,去聯想故事情境,也能讓畫面不那麼單調。

配合畫面透視的抽象文字(左圖);圖像精緻度差異(右圖)

因動態貼文強調重點表達,必須馬上讓觀眾了解圖文闡述的意思,所以分鏡角度不用太多,大致 1~3 種內即可,過多可能適得其反。在圖面精緻度上也可取捨,例如不同精緻度的圖片,觀眾可能在精緻度較佳的圖片停留較久,藉此來控制圖文的閱讀節奏。

內容文字可依閱讀動向 (由上而下,由左而右) 放置,大小字級也可強調閱讀的先後順序,除一般對話或標示用語外,表現動態、透視張力的畫面,可搭配抽象文字,感覺與畫面動作融合,呼之欲出。

畫面前後景也能運用精緻度添加層次感,越近的圖像精緻度越高,越遠則反之,就像是鏡頭對焦於眼前;包含漸層、光影效果,圖文內運用於背景較多,前景大多使用單一色塊表示,作為前後景的差異。

圖片規格修改前(左圖),修改後(右圖)

如上圖在 FB動態牆呈現的狀態,左圖未依照規格製作,故要再點擊一次展開全圖,才能完整瀏覽,可考慮將分鏡獨立成一張圖片,右圖則能直接瀏覽。

貼文漫畫閱讀動向並不像漫畫要求一般嚴格,差異較大的是 FB 由左至右 (漫畫為由右至左),而的排版方式幾乎固定,依圖片數量多寡決定,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的規格介紹,再想想畫面該如何布局,在圖片中自行裁切分鏡,須注意 FB 限制的長寬比。

單張圖片再裁切上下分鏡,壓扁的分鏡適合表現動作中、緊湊氣氛感

最後,與小組確認完稿內容,就可以設定發佈啦~

【 參考文章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