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花東員旅1為基礎,調整片段修飾細節,添加局部效果、音效,讓完整度提高,並紀錄剪輯過程遇到的問題。
【 剪輯 】
本次剪輯重點,視影片播放流暢度反覆調整 1~3 項:
1. 序列 01~03 片段調整。
- 縮減片段長度與刪除多餘畫面,包含處理片段銜接處的不明畫面轉動,減少畫面動作方向。
- 增加靜態照片,述說景點與美食。
2. 標題、說明文字與畫面效果應用。
- 字幕動態透過 AE 模組修改,因應整體採方形框架樣式,說明文字於進入下一片段前結束效果。為什麼要在 AE 做字幕效果?因為做特效是它的強項,可設定的種類更多,匯出影片檔案給予 Premiere 使用。
- 轉場使用內建效果調整,無論是模組、或內建效果都有參數可重新設定。
3. 原始圖檔、片段濾鏡調整。
- 隨著剪輯內容越多,新增的檔案也越多,需規劃資料夾分類,如上圖,左側色塊方便分類檔案類型,如橘色為資料夾、綠色為序列、粉紅色為圖檔(jpg/png/向量等),可自由變更色系。
- 調整濾鏡色調 (lumetri),包含曝光、高光陰影等微調,也可網路搜尋參考其他濾鏡參數。
4. 序列合併,加入音樂剪輯。
序列 01~03 會直接佔用一欄音軌 (原本的音效),配合影片內容剪輯背景音樂,搭配兩種不同調的音樂版本,純音樂版本用於前段出發首日,微和聲版本用於開始玩樂的中後段。
於第二次修片時加入音效,包含訊息聲等等,使用少量,並降低音量且不干擾背景音樂為主。原使用不同顏色的地點說明來區隔旅遊日期,後來加上 “DAY(天數)” 文字較容易辨識。
影片長度預設為5分鐘,整體速率皆調整為2倍,確認好所有片段項目後,把所有序列合併,選擇 Youtube 格式 1080,輸出後檔案大小約 600MB,上傳後再預覽一遍,沒問題就大功告成啦~
【 序列概述 】
每段影片序列 (01~03) 大致的層級關係,為剪輯過程中較繁瑣的序列,字幕、效果可另製獨立序列或模組引用,濾鏡遮罩可於此或總序列擇一放置,音效則適合放置於影片最初的分段序列內。
總序列作為所有片段序列彙整,搭配音樂剪接流暢後大致完成;若需做其他變更,則回到片段序列 01~03 內調整即可,序列間為同步調整,需注意剪輯好的音軌是否有異動。
【 心得&結論 】
最後剪輯過程,花較多時間在細節處理,微調整與檢查,重複看了好幾次影片。
毛片拍攝時,畫面移動的速度盡可能穩定,雖然可後製速率,但為達到每個片段的平衡,會出現許多不同的調整參數,哪個片段加速或減緩,回頭整理時大概都已記不得,若有新增或刪減片段也要重新適應(速度感),但影片需求還是 “看起來” 覺得順暢才行。
影片剪輯只靠 Premiere 是不夠的,基礎操作也包含 Photoshop、Illustrator、After Effects 的交互運用,甚至要了解交互時的檔案類型及版本衝突,發現 AE 在 Mac 與 PC 所使用的模組,檔案類型不太一樣,搜尋教學、範例時有些混亂。
經過這次微長篇的剪輯過程,了解到歸檔管理重要性,不僅有原始檔(毛片、圖片),還有從原始檔延伸出的序列、模組化、音樂音效等等,都是牽ㄧ髮動全身的層級關係;也要注意工具使用方式,如範例中的對話框樣式,是由序列製作 (sequence),但有其他合適的字幕工具 (Legacy Title),套用網頁標籤來說,就是把 <div> 當作 <p> 來使用了。
(參考/使用素材)
背景音樂/音效:Youtube音樂庫
素材:部分使用公司員工拍攝影片/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