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用的APP沒有最終版本,永遠都在持續更新,敏捷開發、快速迭代是目前團隊在開發的思維,透過不斷的更新產品,確保不會被市場淘汰,某些介面與功能也可能因應當下潮流而改變。
平時工作扮演設介面計者角色,思考如何讓使用者操作方便、有更佳的介面體驗,換個角度,去體驗使用者(自己)所謂好用介面,目前還留存在手機的APP,看著每次迭代更新,比起直接換個更好的APP使用,更能發現它們究竟做了什麼樣的改變。
LINE
LINE的玩法越來越多樣,許多以一般使用者來說偏向附屬的功能性,可能也不曾使用過,就像手機內建的相機功能,對於需求更高的職業級玩家,會尋求專業單眼一樣。(LINE能即時隨拍就已經足夠,所以…這裡只會提到一般帳號常用的便利功能)
介面結構其實很好懂,頁面大致區分成5類(好友、聊天、動態、新聞、設定),聊天類型大約佔比99%吧…,除了好友圈以外,有人也拿來做行銷用途(企業帳號),公事用途也頗為常見,在外維修人員、業務的聯繫、分享資訊等等,加上APP內通話功能,幾乎取代原本手機該有的聯繫用途。

-基本介面:為了統合各種功能,把介面切割成易懂的區塊,大圖示表示重點功能分類,小圖示則是該分類的次要分層,從一個簡單的通訊APP,目標為轉型社群APP。

-搜尋對話:保存期限數月,可利用尋關鍵字搜尋對話紀錄,也可備份匯出。
-通話功能:使用率高,有網路幾乎可以隨時使用,在更新後因頁面統合經常變更按鈕位子,故因需求性高使用者只能適應。

-輸入框:其實輸入框可以達到能直覺“點擊後可輸入”即可,反正點開後會彈出鍵盤並清空多餘按鈕,有更多的擴充性。

-回收訊息:過去“限時聊天”功能出現過一陣子,自訊息保護功能出現後就退場了;今年更新的取消留言功能則可以隨意刪除(回收)已送出的訊息。
-置頂文:聊天視窗內的新功能,可當作提醒或重點公告。

-keep:個人即時存檔的雲端空間,給予1GB容量,即時顯示圖文可做備忘、紀錄、檔案上傳使用,好友介面亦有類似功能“記事本、相簿”。
-貼圖:通訊軟體不可或缺的功能。(大約整體佔營收2成,LINE遊戲是重點營收來源,與廣告收入各佔整體營收約3.5成)

-LINE TODAY:21種分類內容皆為外部撈取,在所有分類內容的排版統合蠻厲害的,偶爾不錯的看資訊區(也是大量廣告置入區)。
-動態:按讚會公開發布消息,本質如果是通訊軟體,應該注重隱私(社群化影響)。
與社群發展離不開關係,也宣稱2018年會更積極拓展為智慧入口平台,例如在聊天中決定聚餐吃什麼,就可馬上訂位;從過去幾年來爆炸性帶動潮流的兩大趨勢,一是APP市場,二則是社群平台,討論區、遊戲、拍賣、直播、等等,幾乎與社群面息息相關,從你在line做什麼,到你可以用line做什麼。
從兩大社群龍頭FB、LINE來看,如果不仔細玩透整個APP,也還真不曉得每次更新,到底優化了什麼(一般人應該不會刻意去看更新內容)?不斷迭代也表示可能加入新的內容功能,必須顧慮到新舊使用者與不同類型的使用者體驗,現今可以說是包山包海包支付的社群APP,對於剛接觸的新使用者來說,使用範圍應該僅落在APP本質功能上。
FB
與google一樣將卡片式介面發揮至淋漓盡致,卡片式介面有良好的閱讀性,方便利用響應式頁面規劃,解決了在圖片、影片、文章混雜的動態內容,並一體化的視覺呈現,與介面上的微互動效果,產生小螢幕瀏覽介面時的順暢體驗。

-社群平台:FB可做很多用途,個人網誌、廣告宣傳、社團活動等等。

-基本介面:國外的APP主要功能按鈕幾乎是圖示,有效與瑣碎的文章內容做出區隔,頁面主要以動態牆方式呈現。
-搜尋:能搜尋所有相關動態,或鎖定搜尋某個社團群組內動態。
露天
從“這是什麼東西”到“哇哦~”的介面體驗,有突飛猛進的改變並跟上社群化的腳步,拍賣分類選項似乎都放置在下方,與蝦皮、奇摩皆是,露天應該算是最後默默居上APP吧(只有APP哦),程度大概是已能自動填入登入時所發送的認證碼,等等一些小巧思讓使用者感受它的不得不進步,介面某些角落可以看見與其他同業APP有似曾相似的地方。

–基本介面:優化商品內頁,在一個頁面顯示所有詳細內容。
-露露通:就是個通訊功能,可使用圖文與賣家溝通,在多個相關頁面設進入點。

-訂單明細:條列各項重點訊息,可直接查詢物流進度。

-商品上架:更簡單的設定販售的詳細項目。
-立即取消訂單:下標後買家可無條件立即取消交易,目前只有蝦皮與淘寶有這機制,再擁有第三方支付的賣場或許可以考慮加入此功能。
想法
使用者的胃口變大了,需要更多的功能來滿足,可能不同以往是較極簡的風格,迎面而來是要整合更多功能、按鈕設置、文字排版,只能不斷成長。反之,以一個長期營運數年的APP,對新手而言的限制比較高,例如有等級制度、需要長時間累積才能達成某種目標,新手必需花時間從頭開始,可能就會挑選另一個新的(類似)產品試試,在APP使用上還是必須忠於本質(一個APP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某件事)。
轉換成討論區、其他產品思考,是否考慮陸續添加即時性的功能吸引新手,功能分群,缺點是該功能生命週期短(消耗品),必須不斷有新功能取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