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國遊記

第一次跟旅行團遊韓國,節省在行程安排上非常多的準備事項,起初認為跟團在旅遊行程會很倉促,但最後感覺是非常不錯的小團歡樂行,導遊精通中日韓歷史,可以直接切入重點,從首爾近郊開始沿路了解當地的年代背景、韓國人的生活觀念與文化、特色美食,時程上安排很寬裕,有不少的自由行時間,團員們幾乎是年輕學生與家長,在整個過程添加不少趣味。

經濟/教育

二戰後韓國經濟因戰爭能源消耗人們生活困苦,GDP曾為世界排名倒數第三,其單一民族特性以致人民排他性強,但相較其他國家團結性高,於數十年來仍不斷前往各國學習,亦積極讓國際大品牌進駐,提升高等消費能力與獲取技術,再更進一步自行研發,如今電子產業發展已蓬勃帶動國家經濟,曾為亞洲四小龍之一,韓國經濟現已名列世界前十。

在國家經濟熱絡發展影響下,韓國人期許小孩能更有競爭力,培育孩子進入理想大學是現階段家庭主要重心之一,其熱門名校學費對一般家庭來說是一筆重大負擔,以私立大學藝術系來看,每年的學費約為26萬台幣(公立約15萬台幣),著名的兩間大學為首爾大學、梨花女子大學。

學生早出晚歸努力讀書,目的於畢業後能夠順利進入韓國高薪及福利優渥的大企業,如三星、LG、現代(起薪約為台幣七萬),進了社會業界後也不斷提升自我,在這次旅遊中發現,已過正常用餐時間的9~10點,餐廳是高棚滿座,甚至有人才剛進餐廳開始用餐,地鐵站深夜是人潮洶湧,過度努力下產生了夜間經濟,造就韓國有不夜城之稱。

另一方面,韓國人在家庭教育態度嚴謹,例如他們重視輩份,使用半語和敬語要非常注意,為了禮貌,可能初次見面開口第一句話,可能是問對方幾歲。

#這次旅遊在韓國入夏之初6月,氣候乾燥比台灣舒爽
#遇到會說中文的韓國人很多耶…

韓國人喜歡吃辣,據說可以有效消耗熱量,其他口味比起日本算是偏淡些,不知是否因應遊客,餐廳會把辣調味料另外放置自由取用,例如部隊鍋的泡菜、辣醬是自助式添加,小菜都是免費,除了主食以外幾乎是醃製的小菜;另外韓國人有在家吃早餐的習慣,所以街上的早餐店真的不多。

有興趣稍微瞭解一下之著名特產-人蔘,韓國土地適合栽培生長,對於環境選擇性極高,需要緯度氣候、高度坡度溫度兼顧、雨量少且乾燥、只需要晨光與排水好的坡地。一般人蔘最多到六年採收(由政府買取),該片土地得休耕十年之後才可在進行栽植,所以每十六年才能收穫一次,也是人蔘高貴的原因(1~6年蔘皆有各自用途,5年蔘與6年蔘價格相差十倍)。早期人蔘屬於上等藥材,地位為皇室貴族才可取用,有病治病沒病補身;貧民則只有下等藥材,以毒攻毒量多易上癮,如鴉片。

人蔘營養吸收也因個人體質而異,吸收率從40%~90%以上不等。(韓國有研發奈米技術,讓每個人的吸收率到達97%);幾十年~百年野山蔘,要價台幣數百萬元不等,買家收購目的是為了培養更多人蔘,只需要切取部分即可做基因繁殖,與母體的營養成分相比可達99.8%(韓國目前只有少數4間大廠有此技術)。產品在國內幾乎不打廣告,因日資介入積極外銷海外,投入更多行銷手段,才讓韓國人蔘大噪聲名,如大家耳熟能詳的“正官庄”產品。

#韓國人愛喝酒,工時長、熬夜,保肝食品也有名~

首爾市區山坡地住宅多,由如鄉土版的地中海建築景觀,雖然身處在大都市,還是能見到一些較舊的房屋,感覺跟台灣建築很像,據說早期韓國人曾經來台灣學習建築技術,你知道韓國三大企業的“Hyundai ”現代汽車是從建設業起家的嗎?在韓國的公寓其實是很值錢的,容積率的相關體制下,土地坪數價格等於建坪,在平地區很少透天房屋興建。飯店等級會依照服務品質及設施規模區分,以韓國國花無窮花標記,這次住的飯店為特二級,大概是四星級的意思,有5朵綠色無窮花。

#韓國蓋房子的速度好像很快耶~我們住的飯店剛蓋好開業,google地圖還找不到…

交通以汽車代步為主,見到的騎乘機車的人可能是執勤、外送服務居多,市區平地主道路車流量較大,一般坡地巷道多,路線狹小且複雜。

自由行可以友善利用地鐵系統,如果搭過台灣捷運,搭首爾地鐵可以說是無痛輕鬆了,有與台灣悠遊卡類似的T卡(Tmoney)可以使用,可在機台與超商儲值,機台購票、儲值都有中文介面,部分站點指標也附帶中文,搭乘地鐵對於(中國)、台灣朋友非常友善;為了方便民眾搭乘,出站口採開放式(只有進站需要票卡感應),出了站口旁邊會有機器回收票根,一般票都需要押金 (約台幣15塊),在購買時就預付,機器回收後退回押金。審核方面嚴謹,如退稅必須經過機場出關前申辦,出關後才可領回。

汗蒸幕

上班族早出晚歸,甚至不歸在此留宿過夜,一個排毒、放鬆休息的地方,汗蒸幕起源於朝鮮王朝,距今已有600年歷史,對韓國人來說這裡也是聚會的最佳場所,設施與一般飯店差不多,該有的設備都有,24小時不打烊;在進入汗蒸幕前必須遵守規則,按照指定步驟動線前進,入內不得大聲喧嘩,先換鞋、再置物、更衣拿取配備,韓國人都坦承相對,一覽無遺阿。這次體驗汗蒸幕的空間是位於地下3樓的迷你小社區(東大門設計廣場對面),場景營造古色古香。

#在街上看見的韓國人皮膚都還不錯耶~

東大門設計廣場

上圖來源:旅遊頭條

DDP(以Dream、Design、Play之意組成),韓國非常吸引我的地標建築物,位於首爾東大門鬧區中央,周邊幾乎是大型百貨(目測八成都是服飾彩妝),在廣場停留時間莫約兩個小時,還無法完全看到所有的內部設施。

整區與周邊低窪地形結合,是世界最大規模的非標準建築,外觀看起來是很不規則狀的無接縫流線型,像科幻電影中的太空船、新世界的科幻建築,空間大且內部沒有直立的柱子支撐;是由英國建築師薩哈.哈帝設計,花費近5000億韓元(約150億台幣)歷經5年建成,於2014年3月正式開放。薩哈.哈帝,2015年唯一英國皇家認證的女性建築師,有“曲線女王”的稱號,建築作品皆挑戰各種幾何學外觀,2015年也為台灣淡江大橋主橋段設計操刀,為全球最大單塔斜張橋。

廣場外牆或內壁、W形支柱,都是非常光滑的清水模製作,建物主體表面嵌入四萬多張不同的鋁面板,不管從哪個角度欣賞,都有不同的樣貌,隨照明與季節變化能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,鋁板可反射周邊照明燈光,成為首爾都市的夜景亮點。

接近馬路的廣場周圍腹地寬廣,第一眼無法從外觀上判別有幾層樓,走進一看才發現還有地下廣場,地上總共有4層樓,地下3層,牆外有多處電梯可搭乘,中央大道可直直通往設計市集,接著就…可以在室內體驗迷路。我們進場時間是週六下午4~5點,廣場園區內一些創意市集、餐車都還在佈置階段,人潮有逐漸增加的趨勢,話說韓國情侶好像有點開放,在躺椅上就直接疊在一起(休息)了…

室內空間設計與建物主體融合,從廁所到樓梯,都要與眾不同,甚至連電動門都搭配結構弧形,做成傾斜的樣子,配色幾乎以白色為主,室內空間的層次大概類似台灣台中國家歌劇院,樓層的區分一樣不太好懂,個人則比較喜歡東大門設計廣場的建物外觀,給人簡潔清爽、遼闊的感覺。

了解一下三維立體設計高端技法“建築資訊模型”,完全管理建築工程、與環境的整個生命週期,也包含設計、施工人員的溝通管理;利用強大的電腦運算檢測,減少設計上可能產生的錯誤、營造方式可能出現的問題,目前台灣建築業者可能處在“我有經驗最大“,其實這也沒錯,只是建築模型可以提供更多已知的應用,確保流程內資料一致性。建築資訊模型具智慧化,是未來建築的趨勢,目前廣泛應用的國家有美國、英國。資訊模型必須融合國家體制,中國、韓國、日本也陸續導入此項技術,目前台灣只有在一定金額以上的工程才會導入此技術,並未完全普及

清溪川

源頭為漢江引水而來,貫穿首爾市中心,目前為市民休憩與國際觀光景點,跟高雄相比,應該是窄一點的愛河吧,差別是水質非常清晰透徹,多處可見魚群。位於大都市人口密集處,早期周遭大量的開發、定位為排放汙水的河川,長年堆積汙泥和垃圾;2003年將高架道路拆除,重挖河道灌水、美化環境,至今清溪川長年不斷流,相信維護的成本應該相當高昂(畢竟底下還有地鐵),不過在夏天所帶來的環境效益,能調節四周氣溫低於全市4度左右。

樂天世界塔

共有123層樓的摩天大廈,有世界第三高的觀景台,目前只有120~123樓開放觀光,除室內的透明地板,還能至戶外呼吸高空的冷空氣,360度眺望底下整個首爾地區,如果你體驗過樂天世界塔的高度,那麼首爾塔就只是小菜一疊了。

#電梯從1樓噴到121樓不用一分鐘

韓屋村

很幸運剛好在對外開放的最後一天去參觀,與日本花見小路有點類似的早期當地建築,比較大的差別是住宅都在坡地上;當天有多位身穿韓服的人,有的攝影有的拍照留念,突然間團友大喊:是荳荳耶(可我不知道她是誰…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