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左至右:卡提諾論壇、Mobile01、Dcard、巴哈姆特
論壇網站在台灣有幾個知名的代表,如分享3C資訊的mobile01(台灣排名23),電玩遊戲相關的巴哈姆特(台灣排名16)、找小說看八卦就去卡提諾(台灣排名49),而全台學生聚集就在Dcard(台灣排名22),這些網站每天產出大量的內容資訊,使用者如何在成千上萬的文章中找到他要的、是否能夠在用行動裝置時也能輕鬆閱讀文章,因此就以上述這幾個網站的APP,針對”找文章””閱讀文章”這兩種行為來分享體驗心得(註:本次體驗以iOS介面為主)
一、分類選單
通常找文章的第一步驟是去選擇想要觀看的分類,尤其在這種資訊爆炸的論壇網站,各種五花八門的文章充斥,如何讓使用者迅速的找到他要的,分類選單的規劃與設計是重要的一步。
1.mobile01
mobile01大分類總共有16項,每個項目底下還有許多的小分類,mobile01的分類選單整體來說有兩種,一個是放在最頂端的”mobile01″,點擊後就會出現全部的分類選項,另一個則是位在”mobile01″下方的水平移動選單,這裡主要放的是那16大分類,點擊後就能直接到該分類的首頁,而水平移動選單在各分類裡時,選項就會變成該分類的小分類,另外這水平移動選單也可變成個人化的選單,當在此新增分類後,就可以變成自己專屬的選單,像是書籤功能一樣,有這功能是能促進使用上的便利。
左:主選單,右:水平移動選單
2.巴哈姆特
巴哈姆特的資訊非常非常非常的多,所以在APP體驗上就從哈拉區下手,哈拉區的分類選單是放在最上方的左邊,點擊後直接開新的頁面,大分類不算多總共有9項,但可怕的是裡面的子分類,光一個主題討論就有74項,且這些子分類的呈現方式是圖文一起,所以滿佔螢幕的,如想要找的分類在下方就需滑動介面,同樣的他在設計上也有”我的看版”這個功能,如無該功能使用者光是在找分類這部分就很痛苦了吧。
左:主選單,右:子分類選單
3.Dcard
Dcard的分類選單是用Navigation drawer方式,分類選項也是非常豐富,所以他也有個”訂閱看版”功能,進入各分類後,他上方就會出現水平移動選單,像是標籤的功能,點擊後就能觀看該話題的文章。而在操作訂閱看版這功能時,我完全找不到取消看版的地方,但要新增看版就沒有問題,這點讓人非常困惑,是不要讓人取消的意思嗎XD
左:主選單,右:子分類選單
4.卡提諾論壇
卡提諾除了提供文章外還有小說,因此在APP上如要看文章就需就點Navigation drawer,再來選擇”梗文”就能觀看文章,他的分類選單是放在介面的最下方,不過在APP上的分類只有六種,遠少於網站的,推測是放網站受歡迎的分類,到了分類後,點擊介面上的全部,就能再選擇子分類,不意外的他相同有著書籤功能”我的頻道”,新增方式和Dcard相似,而取消方式也跟新增一樣,點一點送出後就完成了。
左:主選單,右:子分類選單
小結
從上敘的內容來看,他們在分類選單的入口都放在很明顯的地方,或是貼近大部分APP的操作習慣,不會產生找不到分類選單困擾。而因為分類很多,所以同樣的他們也都提供了”書籤”這種功能,讓使用者能收藏常用的分類,無需在茫茫的分類海中找尋目標,看來是這類型APP滿主要的需求。而在這部分的操作體驗上我個人偏好卡提諾論壇,很直覺的操作也非常簡單,且不用登入也能使用,雖然Dcard也類似這樣,但不知如何取消就是問題,而mobile01有兩種新增方式,一是用書籤的圖示放在分類看版,點擊後就加入,一是從水平移動選單新增,後則非常不直覺,是要操作過後才能了解的,但優點是可以一次新增許多看版;至於至於巴哈姆特他也是用書籤的圖示,分別放在分類旁與該分類看版的下方,加入還滿方便的,不過缺點就是要一個一個加入,無法一口氣把想要的看版新增。
二、文章列表
1.mobile01
mobile01的文章列表顯示方式有兩種介面, 一個列表方式,另一個是卡片方式,這兩種樣式都是滿常見的設計。在列表上顯示內容只有兩行,第一行只放文章標題,第二行則提供了分類、發文者、發文時間、瀏覽次數與回文次數,而文章標題的字級與其他資訊不一樣,因此在找文章的過程中,很自然的就將目光放在文章標題上,不受其他資訊的干擾。而卡片式提供的資訊就豐富多了,除了有列表式的那些資訊外,也顯示了發文者的大頭圖像、兩行的文章內容,如有圖片就會優先顯示圖片,取代原本的文章內容資訊。這兩種各有各的優缺點,用列表方式,可以一次在螢幕上看到多則文章,且較不受其他資訊的干擾,重點就是放在文章標題上,相反的,卡片式的好處是提供了部份文章內容或圖片,在文章列表上就能判斷這篇文章要不要點進去看,缺點就是資訊較多較雜,看起來頗為凌亂,且在螢幕上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至四篇的文章,找文就沒有列表式的方便快速。
右:卡片式,左:列表式
2.巴哈姆特
巴哈姆特的文章列表顯示方式可以說跟mobile01一樣,相同都提供了列表式與卡片式的選擇,只是巴哈姆特在資訊的顯示上比mobile01更為精簡,尤其在卡片式有圖的呈現上,巴哈姆特的重點就兩個-標題和圖片,整個非常清楚明瞭,雖然mobile01大約也是這樣,不過在資訊多了發文者的頭像、名稱與時間,觀看上就沒有巴哈來得好讀。
左:卡片式,右:列表式
3.Dcard與卡提諾論壇
Dcard與卡提諾論壇他們在文章列表介面只有一種樣式,且這兩家的顯示方式是相同的,都是採用列表式並且顯示圖片縮圖,差只差在資訊量的提供。Dcard在資訊的提供上較多,總共有8種資訊塞在列表中,不過因有加強的文章標題,也用較多的留白設計,所以在找文章的過程中,是很容易注意到標題並且忽略那些次要的資訊。而卡提諾提供的資訊加圖片也有5種,不過他是這四個APP中,唯一在文章列表資訊上沒有顯示發文者資訊的,這點倒是讓我覺得特別,此外可能因卡提諾提供的多是一些八卦、正妹、新聞等娛樂性質較強的資訊,每篇文章列表都會有圖片,雖然編排一致,但因圖片花花綠綠的,看久了會覺眼睛有些累,但無法否認的是,有圖確實更容易引人點擊,到最後有時只會看圖而不看標題了。
左:Dcard,右:卡提諾
小結
體驗了這四種APP的文章列表,很恰巧的他們的介面設計方式是非常相似,貼心一點的如mobile01與巴哈姆特,提供了兩種介面的選擇,依照使用者的需求去調整。我個人在閱讀習慣上是喜歡越簡單越好,所以文章標題對我而言就須清楚,其他對我來說反而是多餘,但體驗完後卻發現並非都是這樣,如mobile01我著重於資料的找尋,有方向地去找我要看的文章,所以有沒有圖對我來說並不重要,標題明瞭就好,但像巴哈姆特與卡提諾,屬娛樂性質高且較無目的性的閱讀,反而會用圖片來判斷這篇文章要不要點進去看。所以當目的不同時,訊息的需求是會改變的,並沒有哪種介面的樣式優於哪一種,只要能滿足使用者當下的需求就是好介面。
三、文章內容
當經過重重關卡,找到了想看的文章,接下來文章內容好不好閱讀就是重點中的重點,並竟最終是要獲得想要的資訊,如內容閱讀上讓人覺得吃力,無論先前做得如何完善美觀,也可能因不佳的內容編排而放棄使用。而在文章內容呈現上,四個APP的介面差異性不大,只是顯示其他資訊的多寡,都有做到將重心放在內容,並不會影響閱讀,所以在體驗的過程中,這部分吸引我的反而是一些關於閱讀的設定功能,因為這些功能也會大大影響了閱讀感受。
由左至右:Mobile01、巴哈姆特、Dcard、卡提諾論壇
1.圖片隱藏功能
該功能mobile01與巴哈姆特都有提供,只要去設定調整即可,好處是點擊後才開啟圖片,可以避免頁面下載過久也可省流量,不過兩則開啟的方式不同,mobile01是要一個一個點,圖多時就比較瑣碎些。而巴哈姆特是點擊後就開啟該篇內容裡所有的圖片,另外他還有所謂“整串開圖”的功能,即點擊該按鍵後這篇文章的討論串裡有圖片的都會開啟。一開始認為巴哈這樣的設計很方便,不用像mobile01要一個一個點,但之後再想隱藏圖片的目的是什麼,大部分是要簡省流量或促進內容的下載,那巴哈這樣的設計,跟一進入文章就載入圖片就沒有太大的差異了。
左:Mobile01,右:巴哈姆特
2.文字大小設定
之前個人其實不是很在意這個功能,認為文字的大小可以靠手機的設定去調整,不過當使用越來越多APP後,就會希望APP能有自行設定文字大小的功能,因為手機的設定是影響全面的,有可能這樣的字型大小,不一定適合每個介面的閱讀。在這四個APP中mobile01與卡提諾有提供,而卡提諾的設計更方便直覺,他是直接就放在下方的功能列上,字級的大小變化也會立即顯示,不用像mobile01須先到設定頁,然後再回到文章看字及是否適合,如需修改又得再進入設定頁,步驟較為繁複些。
左:Mobile01,右:卡提諾論壇
3.底色的設定
這幾個APP設定都是白底黑字,僅有卡提諾能改變底色變成黑底白字,白底黑字加上螢幕的亮度,看久了眼睛會覺得疲勞,有時在環境亮度的影響之下,如能適時調整閱讀的色調、亮度等,讓閱讀更為舒適,對於使用體驗上也是有不少的加分。
左:白底黑字,右:黑底白字
總結
在文章內容如想要提供好的閱讀體驗,是比分類選單、文章列表來的複雜跟困難,像文字大小、字型、顏色、亮度、行距……等,甚至一些功能的設定也會影響閱讀體驗,像是瀏覽紀錄、稍後閱讀、收藏等等功能,也是對於整個文章閱讀上有所影響,且在經過這次對這些APP上的操作,最重要的是明確了解想給使用者什麼樣的資訊,想他們在APP上要獲得是什麼,這樣才能給使用者滿意的閱讀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