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手設計家

在寫這篇文章時,室內已經進入清掃收尾階段,目前正在處理客廳四扇落地玻璃門,第一次更換紗網,靠一支短短教學影片看完就上,跟廠商拿了材料,很生手的完成影片中每個步驟,成果看起來還行。在此之前,以為只需要測量好門框長寬,結果到了採買現場,才知道紗網可能沒有零售、壓條也有分粗細,甚至連門把都沒有統一規格(就算把現有門把拆下至現場比對也不同),店家解釋每批手把生產規格都會有誤差,即使是同款也一樣。居家維修對於新手來說,在動工之前不外乎就是上網看看部落格分享、教學影片,以打帶跑模式緩慢進行每個細節處理。

當初在找屋階段花了不少時間與精力,相較之下整修屋況則有個目標,只需要消耗時間將他完成即可;直到確認交屋之後,才開始規劃怎麼處理室內,設計家的”裝潢維基百科“很適合剛入宅的新手來做準備,從屋況裝潢解說、空間設計、挑選建材、監工驗收,從無到有觀念完整一條龍,有初步了解之後再進行規劃比較有方向。

決定購屋前已經做好心理準備,漏水與噪音是兩大處理重點,對於建物本身就存在的問題點,目標自然就落在空屋整裡與微裝潢(幾乎沒有)為主,屋齡十幾年,該如何來整修比較恰當?風格?一切還是取決預算多寡,以下分享發包經驗與整修過程~

【事前規劃】

丈量完尺寸後到homestyler模擬,規劃未來傢俱擺設位置、統計開關需求
來源:homestyler官網,展示完整的繪製效果

先推薦兩個網頁工具,homestylersketchUp,規劃腦海中想法時可以派上用場,申請帳號後免費使用;個人以homestyler來繪製格局圖,與設計相關軟體操作差不多,編輯工具幾乎是運用Create Room來創造空間,再添加節點來新增或刪去空間,尺寸則自動產生,也可直接在工作區手動拖曳調整,很人性化的格局圖編輯器,可以套用現成罐頭道具如門窗、大/小型物品擺設,讓格局圖更加完整,未來裝潢討論、傢俱挑選時可以大概掌握室內空間運用;如果有興趣更進階操作,還可以切換為3D編輯模式,罐頭道具就變成實景,各個元素也能賦予材質,缺點是操作很耗時,並不會像一般3D軟體順暢。

sketchUP繪製的櫃子與更衣間,但後來未採用

若要繪製個別物件,那就用sketchUP試試看吧!在物體變化性上更自由,可以繪製傢俱、部分空間示意圖,開啟的專案數量好像沒有上限,操作難度稍稍增加,需要一點圖學概念,單位可設定為”米”以便換算,接著完全可以使用左側欄工具在三維(XYZ軸面)工作區繪製,每個”Push/Pull”操作前,須先設定好尺寸。使用圖面與施作工程討論,可以降低雙方想像差異,圖面細節越多,則減少反覆溝通與作簽約依據。

初步規劃整修大項
開關座細項統計與紀錄
初步施工排程,但計畫趕不上變化,與廠商接洽、來回溝通、變更項目不記次數

一開始有請設計師至現場丈量,評估預算捨東取西的把設計費砍掉後,決定各工種自行發包,唯一較難完整做好的是”監工”任務,就算圖面再細,工程施作中還是需要確保品質,接洽工種的前置作業必須非常謹慎,工種銜接越順利則就越接近完工日,每家廠商皆有各自工作安排(可能同時有多處工程案在執行),敲定進場時間後,必須盡量確保時間內完成工程施作項目,以利下一個工種銜接。自行統包考慮了兩種方式,一為另找監工配合,二為直接找配合過設計師的工程廠商,有銜接經驗與人脈,動工前可預約相關工種廠商至現場一起討論。

另外在推薦一份”裝潢價格資料庫“,不定期會更新版本,可下載使用,點一點就幫你統計大約花費,表單內各項費用與實際花費相比偏低,順便了解每項工程可能的開支,確認大部分工種時程安排後,開始進入室內整修期啦~

泥作(拆除)與水電

整修工程中最重要的基礎打底(大約佔了整修預算1/3),以及事前的敦親睦鄰要做好,親臨現場近距離接觸打除工程,感覺比演唱會舞台前還要震撼;因前屋主不良嗜好(室內吸菸)、疑似建商偷工減料造成漏水瑕疵(浴室),而泥作工程主要施作有浴室兩間、客廳地板與廚房牆面,必須再花一筆整修費覺得可惜~

  • 拆除:
    • 拆除工程可選擇給泥作、木作、廚具或獨立發包皆可,原室內有少許裝潢選擇保留,保持良好可續用如部分廚具、隔間牆、木作層板(不拆骨架),與以上工種溝通各自拆除區域分開進行;若為不保留的破壞性拆除,可全數交由泥作工程一波帶走。
    • 想自己拆也可以…
整修前後比照,新版尚未安裝浴鏡與周邊配件…
經驗不足,尚未考慮瓷磚釉面光源反射導致不同成果
  • 浴室:
    • 整間打除後發現漏水根源,沒有防水?沒有做防水?浴室沒有防水層?若使用抓漏注射方式處理,應該會演變成補東漏西,後果不堪設想,慶幸當初有重建,目前使用上整個很安心(廠商保固十年)。
    • 衛浴設備挑選也是貨比三家,從95折一路到65折,比官方優惠還便宜,建議可最後進場安裝,避免發生其他意外而損壞;因浴室無開窗設計,換氣設備為防潮濕必裝,洩水坡道也須注意既有標準,廠商這裡則加碼施作兩段式洩水坡道。
    • 磁磚至現場挑選種類較多,實際確認樣式與材質後,選用深色板岩地磚與超硬釉面壁磚搭配,板岩磚為防滑考量而使用,缺點是清理較麻煩,完工結果在配色上有出乎意料的神奇表現~
客廳實照,大部分傢俱採購現成品混搭,主要以功能性為主,猜猜每個傢俱特殊功能?
  • 客廳:
    • 地磚原為石英磚,價格便宜缺點為容易咬色,經傢俱長時間的放置,與外露處相比有嚴重色差;決定改為高密度石英磚,目前磚料製造品質較早期進步,吸水率極低可拉長”變色”時間,挑選地磚大小為60×60,採用大理石式施工法水泥層較厚,現場見師傅手持槌子輕敲,加上水平儀輔助調整平整度,也確保地磚與水泥緊密結合,避免日後發生膨管(地磚也有保固)。

水電工程為全程機動性施工(自行與其他工種接洽進場時機),傳統收費方式,做多少算多少,如打除工程間可能遇到其他情況,不小心打破管線、臨時修改開關位置、或採買衛浴/電器設備等等。

露臺改造

第二項整修重點,位於1F車庫上方,2F主臥前,捨棄原有露臺空間,切割改建為約兩坪大的小房間與走廊,目的為主臥隔音、防塵與防曬,這裡是工種銜接最多的地方,進場工程依序為採光罩/塑鋁板更換、石膏磚砌牆、機動性水電拉管線、隔音氣密窗、木作隔間、鋁門窗、油漆、木地板,中途因主牆工程無廠商可施作,一度想放棄,加上部分廠商更改行程,耽誤不少進度,目前使用隔音效果顯著,以下分享一些改建心得。

模擬幾個樣式與廠商討論
  • 防潮石膏磚牆:
    • 做為隔間主牆,原設定是採用陶粒牆,以水泥、陶粒混和預鑄,相當於現成水泥牆面,可拉鋼筋強化,優點輾壓其他輕質隔間牆,但礙於南部無廠商可施作小工程而放棄,後來選用防潮石膏磚代替,乾式施工快速當天即可完成,缺點為不能接觸水源(非常吸水),在屋頂、地壁磚接縫處及磚面須強化防水施作。
防潮石膏磚與木作隔間牆
  • 木作隔間牆:
    • 原為採光罩側邊支架,考慮事後維修而不使用磚牆,使用塑鋁板先覆蓋整個採光罩支架,內側為木作骨架與層板搭起隔間牆,中空處則配置管線,未來方便開設檢修口。
改建前後比照,上方預留了兩格採光玻璃,其餘全部改為塑鋁板
  • 門窗:
    • 隔音氣密窗(落地),為強化主臥隔音效果,將原窗框拆除,這裡需搭配泥作灌漿設置新窗框,隔音感受約有降低80%以上室外音量。它層房間則保留原框架使用包框方式,外層覆蓋新框架,在縫隙處填補矽利康,隨後安裝窗體即完成,乾式施工非常快速,缺點是門框四邊變寬,進出有個門檻。
    • 鋁門窗設置於石膏磚牆,可提早請廠商前來丈量尺寸,於工廠先行製作,事後在前來安裝即可;原先想法為推門+隱形紗門,減少開關門的空間影響,但因隔間屬半室外,颱風來襲時拉門結構支撐力可能不足,改為一般三合一通風門。

木作工程

主要工程為包管封邊,由廠商決定適合該空間的樣式,業主再決定製作或修改,外加玄關櫃一組與置物層板,簡單裝飾一下。

玄關櫃尺寸圖
由骨架開始堆疊木心板,加上玻璃,完成品很重
理想與現實有差距
  • 玄關櫃:
    • 客廳出口為整個落地窗門面,為隱蔽性考慮,向木作訂製一組玄關櫃,主要為客廳隱蔽性與收納空間,其次為收藏品展示與進出門隨手置物區。
    • 繪製設計圖與木作溝通,長度約半個客廳,高度不貼頂,半身處以上簍空增加透視感,傳統簡易外型,打掃應該比較輕鬆些,櫃體不固定於牆面可移動,小型櫃可隨意放置(主櫃旁或他處)。提醒一下,每家木作廠商收費規則不同,若依才數計算(每才邊長約30cm),製作200cm與210cm的價格是一樣的,當然要做好做滿。
    • 色差應該是最終敗筆,起初向廠商說明櫃體需與牆面顏色一致,結果廠商用了不同廠牌的相同顏色;深色貼皮則無黑色可選用。

後記

一些室內整修、布置實照

監工採放牛吃草方式,雖然選擇有工種銜接經驗的廠商,但還是有人在會比較安心,針對當天施作就能完成的工種,找了朋友一起完成監工任務;長時間施作的工種,可於下班時間再進行檢查,施作期間也可要求廠商拍照確認,盡量降低錯誤發生。免不了一些疏忽的小狀況,因無法參與施工過程而發生,如磁磚黏貼時未注意磚紋,而上下磚的磚紋重複。

衛浴設備、傢俱家電、廚具燈具、周邊配件等等,即使為同一種類,也分別向不同廠商採買,例如傢俱就分別來自直營工廠、店面、網購(momo、滔寶),下回可以分享整修後續各種爆預算採買心得。

忙碌的整修過程雖然雜亂,但值得高興的是可以當自己的房東了,選擇於偏郊區地點(因為市區房價貴貴的),交通自然比不上市區便捷,但往國道北上途中,或許可避免掉假日與過節的常態塞車;面對校園,未來蓋大樓機率應該很小,不用擔心採光不佳;生活機能該有都有,長輩居住也很適合,種種因素評估下做了選擇。

2 thoughts to “新手設計家”

  1. Q:找房是制定需求再篩選物件,而整修除了制定需求,要面對的變因更多,為何說找房比整修難?

    Q:做好房屋整修的最大挑戰?

    Q:如何因應施工品質不良的問題?

    Q:經歷這件事的最大收穫?

    1. Q:找房是制定需求再篩選物件,而整修除了制定需求,要面對的變因更多,為何說找房比整修難?

      個人而言,未來有能力可以改變的條件都屬於其次,如整修,應該優先評估花錢(排除預算充裕的投資人)也無法改變的條件,如地點+環境+屋齡+未來用途/擴充性,因一開始設定房屋需求過高,預算偏低,看屋惡夢將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結束,陸續放寬找房需求,最主要被“地點”妥協。(要了解行情,假設成交價可能在960,很少有人願意降價賣你950,但開價絕對要殺…話說折數不一定,但有公定)。

      需求可能因人而異,個人覺得找房制定的需求,不確定性很高,必會在某個需求上做取捨,不然會找不到房,若能果斷妥協,應該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吧;而整修制定的需求,加上處理變因,都是自己可以掌控的範圍,加上花費比起房價算是微渺,個人而言,整修比找房容易。

      Q:做好房屋整修的最大挑戰?

      預算砍掉設計費之後,大概就是要補做設計師任務內容吧?其實也不曉得室內設計該做到什麼程度才算完整,從網路找資料、看幾本裝潢書,然後慢慢制定適合住宅的整修項目,以下認為是過程中的挑戰重點。

      1.變更計畫
      -可以在找房時期就順便消耗一些整修知識,減少初期對規劃事項的籌備時間;或者把先不錯的網站先保存起來。
      -就算擬定好整修項目,也必須保留能修改、或整個重來的空間,然後另尋方案B,有時候廠商技術不支援、或者建材樣式與理想偏異,對新手來說,若硬要需求完整,則會花更多時間與心力,絕對不止貨比三家。

      2.溝通協調
      -配合規劃項目與工程廠商討論,部分廠商會建議更好的規範做法,但決策權在自己,必須考慮前因後果。如冷氣廠商會以坪數來建議安裝噸數、室外機的空間,就個人而言,冷氣頂多做恆溫使用,考量電費,也並不需要安裝規範內噸數。
      -部分廠商只會說一做一,甚至少做,要抓出廠商施作瑕疵,得自己先搞懂施作細節,才能有理溝通;各工種時程安排也很重要,牽一髮動全身的概念,可能其中一項工種誤點,後續銜接工種就要另外安排施作時間,導致空窗期。

      Q:如何因應施工品質不良的問題?

      1.監工在整修過程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,經歷整個發包過程發現,工程施作並不完全會照當初設計規劃來執行,尤其在無人監工壓力下,細節可以說得靠師傅的技術良心;若跟我一樣無法抽空監工的話,一定得另找可配合的監工來執行任務,尤其是“當天就能完成”的工種,如採光罩、冷氣;長時間駐點的工種,如泥作、木作可請廠商拍下施作進度,使用通訊軟體溝通。監工在現場最大的好處,是當下就能調整施作與技術支援。

      2.如果需要,可以主動了解工程施作細節,網路相關資料很多,甚至youtube都有詳細影片;例如石膏磚砌牆,先了解磚材種類、特性與部落格分享的優缺點(包含建材廠牌、工程廠商、技法),接著找施工過程來研究,事前準備項目如打樣、乾濕式施作方式、切割、是否強化鋼筋、接合劑用量、縫隙填補及後續防水工程等等,大致弄懂之後再和工程師傅聊…

      Q:經歷這件事的最大收穫?

      終於不用付房租了。

Comments are closed.